2025司思入TALK|台中辦公室系列活動
2025-4-12
2025年的「司思入TALK」系列講座準備好了!
今年我們不僅帶來更多貼近生活的法律議題,還會深入探討熱門的社會議題,從人工智慧的法律責任、居家安全的法律保障,到性別平等、心理健康等,讓你一次學習多面向知識!
每場講座邀請律師、專家學者,以及各領域的專業人士,輕鬆又有趣地分享專業觀點,解答你的各種疑惑。無論你是學生、職場新鮮人,還是生活法律零基礎,只要你關心這個社會,我們都歡迎你來參加!
我們的宗旨依然不變:讓知識變得簡單易懂、有趣實用!不沉悶、不抽象,只給你能立刻用上的知識和觀點!快來加入我們,2025年的「司思入TALK」將更全面、更精彩!
根據兒福聯盟─孩子的守護者、 現代婦女基金會的調查,離婚民眾大約一半、甚至過半,會有未成年子女探視爭議。一些偏執的家長,為了控制孩子或者取得訴訟利益,不惜搶走子女、阻擾子女與另方接觸、洗腦離間子女;而另方家長雖希望藉由體制伸張正義或者維護兒少權益,多數都鎩羽而歸、甚至親子關係斷裂,進而造成兒少權益受損與兒童創傷,不論對孩子、家長、社會來講,幾乎都是全輸的局面。
2021年推出紀錄片〈誰把我的孩子變成陌生人〉,是國內首部以離異家庭、未成年子女探視困難議題為主軸的本土紀錄片,由受訪的家長們控訴社會與制度的不公。2024年,我們則找到了多位願意受訪的「孩子」,從孩子的角度去看父母的爭執與法院程序,將他們的受訪片段剪輯為新的紀錄片〈我的爸媽是陌生人〉!
藉由這兩部紀錄片,希望給予大眾不同角度去看待這些普遍的現象,也希望帶給大家不同的省思。
本次播放與座談,邀請到的是紀錄片受訪者「小彌」,她也是目前本領域的實務工作者。同時是當事人、也是專業工作者的她,是怎麼看待這個社會現象呢?
主持
與談
在法律的光照不到的角落,無家者如何在社會夾縫中生存?他們又如何被社會體系所塑造,甚至淪為犯罪組織的工具?本場講座邀請《街頭的流離者》 作者楊小豌社工師,透過第一線的觀察與研究,探討無家者在街頭騙局中的角色,以及法體系如何在其中運作,甚至忽略了這群人的權利。
本次講座將帶領聽眾從司法與社會福利的視角,理解無家者為何更容易捲入犯罪、被當作犯罪嫌疑人或替罪羊,並剖析現行法制下的漏洞與改進空間。我們將深入探討偵查隊警察如何觀察無家者在詐騙集團、黑市經濟、甚至司法訴訟中的處境,並藉此反思法律究竟如何保護,或如何傷害了最邊緣的群體。
這場講座不只是法律討論,更是一次對社會現象的深度剖析,邀請你一起來關注這些站在法律邊界上的流離者。
主講
2016年,鄭性澤走出死牢,成為台灣司法史上第一位由檢察官提起再審的死刑犯。十四年的關押,徹底抹殺了他的社會存在,辦身分證、買新衣服、努力工作,是他找回自己的第一步。在案件重新審理的漫長過程中,他遇見了許多人、經歷了許多事,把自己一片一片地拼回來。
一年多的審理過去,再審最終宣判他無罪,司法還了他清白,可是他仍一直掛念著當年他被刑求後、戴著腳鐐被警察押到殯儀館為殉職員警上香時遇到的那個孩子,他忘不了那個孩子看他的眼神,那個認為他是殺父兇手的眼神。
算一算,那個孩子應該已經長大成人了,應該也有份工作了,不知道現在過得好不好?即便過去這麼多年了,可是一切真的隨著無罪定讞過去了嗎?如果可以,他想跟那個孩子見個面,從此忘記彼此。
4/12是鄭性澤案的重要大事記,該場放映我們邀請到當時幫此案開再審的陳幸敏檢察官(時任)擔任與談人,一同與鄭性澤及紀錄片導演施佑倫聊聊那些日子的相見相忘。
與談
與談
與談
▍回顧2023的「司思入TALK」系列講座
▍回顧2024的「司思入TALK」系列講座
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 台中辦公室
法治教育專員 陳俐伶 (04)2329-237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