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下而上建立值得人民信賴的司法

司改會社工實習|覺察「衝突」:司改會社工實習田野觀察

人生是由一連串的選擇組合而成,而我們都曾在岔路間做過抉擇。但是日子一天天過去,我們又是否曾停下來思索過,這些決定映照出多少自我價值觀,換句話說,我們真的有將想法付諸行動嗎?作為法律工作者,當單純的公平與正義不再是行為標竿時,我們也許該留意那些影響我們思考的因素源自於何處,最後流向哪裡。未來某天,徬徨與猶豫再次襲來時,希望我們都能攤開那些,緊握在手中的價值和信念,檢視這些深刻地左右我們決定的指標。在司改會實習期間,我花了將近100小時的時間摸索田野觀察的重點,最後選擇了衝突這個面向,以質性的觀察與訪談三名工作人員,完成這篇田野紀錄。

一、發想契機

在司改會實習的這段期間,學校督導老師不斷提醒,我們必須時常以社工人的角度,深刻覺察心中根深蒂固的價值與實習內容間,有無衝突扞格之處,並進一步去審視理念與行為的落差,是以什麼方式表現而出。實習生是如此,倡議工作者本身更不待言。藉此機會,工作者們內在混亂的想法將得到梳理,並得以重新檢視是什麼樣的價值觀引導他們做出決定。然而不管是堅持理念,或是圓滑應對,我們都要學習站在他人的立場看世界,這是社工專業價值體現在不同場域的時候,也是我理想中社工人的模樣。

那麼工作者實際遇到的價值衝突是什麼?是各持己見,爭論不休的唇槍舌戰;或是工作的性質和環境不符合自己的想像,而花上一段時間適應的過程。雖然我期待可以聽到他們誠實地以內心的灰暗面,去詮釋個人某些抉擇的經驗,但事實上的情況並非如想像中險峻,反而是更忠實反映出個體面對環境的刺激所做的回應。

二、「衝突」從何而來

在倡議團體工作,需要時常面臨突如其來的新事件「插隊」,而打亂原本的工作節奏。這是司改會作為民間組織的特色,亦即毋需侷限於原有的預算計畫,快速因應當前重要的議題,並做出有可信性的具體行動。有趣的是在這個工作型態下,擁有不同經驗的工作者會面臨不同的自我衝突情況。例如在工作期間突然需要調動處理順序,這在公部門是鮮少發生的事,但是對曾待在官僚體系的夥伴來說,卻是能夠自在地選擇有意願投入的議題工作,一展長才的機會。這樣的工作型態必然影響長期固定下來的工作模式,夥伴卻認為雖然伴隨著強烈的不適感,但得到一方盡情揮灑熱情之處,即使很辛苦卻也很好玩。另一方面,對於習慣被打斷處理中工作的夥伴來說,首要課題便是學習如何調動處理順序。事務繁雜,有時因為某些工作的時效性和即時性,不得不優先處理,而需花費額外時間,完成其他較需專注力的工作。工作者因而覺察到來自外部的壓力與內在的堅持,同時要面對工作效率與盡善心態的衝突,如何得到喘息,實際上需要仰賴社會支持的力量。

司改會是一個擁有彈性的組織,不乏靈活地調整工作方向的空間,但是反過來說,未來在擴大組織規模上,可能需要擬定明確的計畫以執行。過去司改會是個結構相對扁平的組織,成員間相互包容,當遇到爭執時也不諱實話實說,既注重團體共識,也尊重多元意見。但是隨著司改會關注議題的範圍擴張,更多資源投入其中,原本的小組轉換成部門型態,中階主管人員必須妥善思考工作分配,並嚴格管控風險,以達到會內高層設定的目標。同時,他們也必須覺察到前線人員的身心狀態,確保豐沛的熱情不被現實消磨了意志。高層的理想與基層的難處相碰,是先前扁平化組織較少發生的衝突,如何運用自己的力量調和兩邊的平衡,建立合適的制度來因應部門化帶來的改變,考驗著中階管理人員的智慧。

三、審視自我

結構性的因素處處挑戰既有的價值,無可厚非地,工作者們為了適應,需要設法化解這些不協調。然而討論到個人價值理念與行為當中不一致的經驗時,卻似乎算是稀少的。進入司改會工作的夥伴,大多擁有穩固的理想與抱負,而不輕易退讓個人想法。因此通常遇到衝擊自己的事件或想法時,非得先說服自己相信,否則不會盲從,遑論要說服別人接受這些新觀念。

回頭觀察倡議工作與社會工作的關係,無法立即從日常勞動中得到回饋感也許是兩者共通點。但只要知道每個微小的工作單位,終將促成一個巨大的革新,那份滿足感將會回報每位為了議題疲於奔命、焦頭爛額的工作者。可是現實卻往往不盡人意,在看見結果前,不少工作者早已耗盡氣力而選擇放棄,即便有再多燃料也無法推動自己繼續向前。價值觀如何影響行為抉擇,也許是工作者們在感到疲憊時可以覺察的方向。真誠地傾聽內心的聲音並非容易之事,擁有「被自己討厭」的勇氣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