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下而上建立值得人民信賴的司法

外部視察報告閱讀志工心得|從同理出發,微小的力量也能累積成很大的能量

在開始之前,想先問問大家,當看到「監獄」、「看守所」,內心會有什麼聯想?有的人會聯想到做壞事的人才會去的地方、有的人會聯想到那裡的環境應該很陰暗封閉…多數人的答案應該都挺相似的,但我們對監所的了解好像也就僅此而已。

有些人是因為本身對於「監所議題」就沒有太大的興趣,所以不會特地關注這方面的消息,但更大部分的人或許是覺得,「為什麼我們要去關心那些做壞事的人?」坦白說,這也是一個在我們心裡很久的疑惑,經過每一次的思考以及和自己的掙扎,還是始終沒有一個可以說服自己的答案。

那時我們參加司改會台中辦公室所舉辦的海旺天光台中場特展講座,我們到地下室看到了模擬監所空間的場景,令我們印象最深刻的是,我們發現原來在監所裡的收容人都是利用類似小臉盆的容器吃飯!這讓我們非常困惑,為什麼就不能用「碗」吃飯呢?也讓我們對目前監所的狀況有新的好奇。

之後,司改會的哥哥姐姐們告訴我們有一個「監所外部視察關鍵讀者」的活動,基於上述的理念,我們告訴自己一定要參加這個活動,關心他們的生活,希望能夠帶來一點改變。

後來也參加了司改會辦的關於監所人權與司法改革的講座,藉由監所關注小組的陳惠敏理事長的分享,讓我們更加了解了目前台灣在監所領域上的處理及基本知識,為未來實際閱讀各監所的視察報告能夠更快上手,陳惠敏理事長也說了一句話讓我們感同深受,她說:「犯罪者被關進去後,比誰都講真理、公平。」理事長也在最後用最平靜且理性的口吻告訴我們一句話:「我們應該要讓他們先活的像個人,才可以期待他出去的時候可以回歸人的生活。」而在這個活動的宣傳海報上,大法官許宗力也說:「受刑人只是穿『囚服』的國民,並非憲法基本權保障的『棄民』。」這些這句話解開了我們長久以來的疑問,更讓我們體認到我們應該要對那些在監所裡的收容人更加關注,關注他們的生活,也為他們重回社會的生活作打算。因為受刑人也是人,他們應有的基本人權是不可以少的,所以我們更應該主動地去關注他們的生活條件、醫療、受到的對待等等,我們不應該漠視他們的權利,更準確來說,我們不可以漠視。

很快的即將迎來第一次的會議,相較於興奮,那時的心情是非常緊張的。因為我們只是一個普通的高中生,在即將面臨許多比我們年長、專業知識也比我們多更多的人,不免害怕自己的專業性不足,導致聽不懂大家討論的議題,或是自己無法把想表達的東西完整的陳述給大家知道。所以在會議之前,我們兩個私底下會在前一天晚上討論我們應閱讀的視察報告,互相提出意見及看法,並查詢相關的資料或報導來佐證。

但是在真正參與活動時,我們發現在每一次的討論開始前都會由司改會的專案研究員林瑋婷進行導讀,這讓我們有很大的安全感,在每一次的會前導讀,帶領我們閱讀其他國家的視察報告,並告訴我們優劣之處,延伸到臺灣在政策上可能可以如何修改得夠好,或是補充關於監所的知識,例如在收集收容人意見時會發生的困境、監測的倫理守則等等,使我們能夠更快、更準確的進入今天的主題,也能讓我們對監所的現況及目前遇到的問題有更進一步的了解,更讓我們在提出意見時更能切合實際,提出方向更明確提議。這也就像是一個定心丸一樣,因為瑋婷會詳細且白話的傳遞她想帶給我們的知識,也會引導我們討論,這使我們對於監所有更多的了解,也不像活動前那麼緊張,讓我們感覺我們是有能力將這件事情做好的。

在閱讀了部分的監所外部視察報告後,我們發現其實監所方有很多地方做得很好,像是「有些監所有設立宗教空間,提供收容人不同信仰的需求」、「有些監所要增加智慧電梯以照顧行動不便的收容人需求」等,這些都顯示監所因應不同需求的收容人而採取許多相關措施,如無障礙措施、桌遊等,也會提供背心及毛帽以供禦寒,這能讓收容人得到更優良的照顧,也能照顧到不同信仰者的需求,上述都是我們認為做的比較好的地方,也明顯看的到監所有慢慢關注收容人的生活品質,並做出改善。

但是其實還有許多地方是我們想知道的但卻沒有被提到或是呈現出來的,像是「未來會不會讓監所裡的人施打疫苗?」、「監外自主作業時如何分配?」還有一些問題是我們無法理解他們想要傳達的意思是什麼,像是「有些委員對於案由觀察到哪些不足或情形,沒有具體說明」、「有些回答過於空洞,並沒有實質具體的資料」更有些是我們看不到他們的資訊,就只得到「機關處理情形皆由電子郵件寄送給委員」、「已轉知上層」,這在我們看來會是有些消極的,因為我們除了知道監所已擬定爭取或是已轉知上層之外,我們無法從視察報告中看到實際的計畫內容或是得到的回應。而我們還常看到這種回答「相關簡報和數據已給委員參考」,這樣廣泛籠統的回答使得我們無從得知一些像是政策的具體成效,也就很難從中找出這個計畫有什麼地方可以做得更好。所以在幾次的會議下來,問題都是差不多的,無非就是希望視察報告能夠更完整,包括利用時間軸呈現處理情形,以利具體追蹤成效等等。我們希望在外部視察報告裡能夠多透漏一些細節,讓外部讀者更明白。

而最後的兩次會議也邀請了人權公約施行監督聯盟的召集人黃嵩立、 執行長黃怡碧、好民文化行動協會理事長黃稚壹,來和我們分享他們在參與監所相關活動後,觀察到的現象及問題。舉例來說,視察報告是要像逐字稿一樣,詳細且完整的表達視察內容,或是將重點呈現就好,這就是一個值得我們討論的問題。而收容人是否真的完全了解能透過什麼樣的管道及方式向委員提出自己的意見,而他們若要陳情是否會受監所方的阻撓,或許我們應該多加思考這方面的議題,並透過各界人士努力一同改善所有的問題。

儘管我們只是高中生,但監所外部視察關鍵讀者這個活動,帶給我們最重要的觀念是「同理」,有些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非常簡單、理所當然的事情,在監所裡面並不是如此⋯⋯。雖然他們曾經犯過錯,但是他們本質上和一般人是一樣的,他們最基本應該要有的權利是不能少的。從中,我們也更了解了目前監所的樣態以及他們未來想要改革的方向,適時給予意見及鼓勵是我們能為他們做的事情。

在這幾次活動後,我們看到了所有參與者的付出,再加上我們的一份小小心力,似乎真的能帶來改變。

所以在最後,我們想傳遞給大家的是,只要我們能多觀察身邊的每一件事,並勇敢站出來發聲,儘管是微小的力量,但我們要相信每個人小小的力量就能累積成很大的能量,問題就能獲得更多的討論空間或是得到改善。

而我們想要對那些一直努力為他們發聲的人,說聲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