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下而上建立值得人民信賴的司法

賴檢、賴檢…

我是從陳欽賢法官和王金壽教授的臉書上知道賴慶祥檢察官過世的消息。非常錯愕與難過,也有點後悔,為什麼後來沒有繼續和賴檢保持聯繫,以至於現在很多想問他、想聊聊議題的機會都沒有了。

賴檢,我們都這樣稱呼賴慶祥檢察官。我發臉書訊息給2000年左右在司改會工作的「前司改會們」,跟她們說賴檢過世的消息,大家除了不敢相信,也各自陷入了對他的回憶中。

民間司改會從籌備、成立至今,在司法體系中「惡名昭彰」,一位檢察官到底是怎麼跟司改會扯上關係的?黃雅玲,當時的司改會辦公室主任,也是司改會法官評鑑的主要負責人,她回憶當時的狀況,原來是從2000年開始,民間司改會第二屆法曹新鮮人營隊,需要現任的司法官參與擔任講師、小隊輔。當時第一屆營隊是找李子春檢察官,然而到第二屆,李檢認為自己年紀大了,需要多一些新血加入,於是在李檢的幫忙牽線之下,找了當時在花蓮地檢任職的賴慶祥檢察官、何克昌檢察官,以及在花蓮地院的陳欽賢法官、朱光仁法官擔任營隊的講師及小隊輔,從此開啟司改會與這些現職司法官多年糾纏不清的因緣,也讓司改會有機會多與第一線的司法官互動與交換意見。之後司改會只要有營隊,賴檢一定第一個答應。

我自己跟陳欽賢法官聊到這件事,他說事實上自己也邀過其他的法官或檢察官來參加司改會的營隊活動,但是有些人參加完兩天的營隊後,就埋怨他「這兩天的活動怎麼法官/檢察官一再被罵!」之後就不想參與了。而賴檢和前面這幾位提到的法官、檢察官,還有陳瑞仁檢察官則是越被罵越起勁,年年自動歸隊。

2003年才進入司改會工作的林黛玲,負責志工組織及法曹新鮮人營隊,她說自己在工運圈待很久,司法這個圈子對她來說很陌生,剛開始真的很不適應司改會裡面的法律人,總覺得這些律師很有距離感,他們理智、冷靜,雖然同樣有著改革的理想抱負,但似乎不是那麼容易和人坦開胸懷,似乎不是那麼…「熱情」。

黛玲說,2003年的法曹新鮮人營隊是由她主辦,當時的執行長王時思和雅玲就拿出「御用」名單,請她一一聯繫。出乎意料的,這些人:薯哥(也就是陳欽賢法官)、賴檢、何檢都超好溝通、超平易近人的。和賴檢同樣來自高雄、同樣大學念的是東吳,黛玲在營隊中和賴檢初次見面就立刻的熟識起來,「這是我到司改會後,第一次覺得法律人也是很有溫度的。」

雅玲也非常同意黛玲的觀察,賴檢參與過第二屆到第五屆的法曹新鮮人營隊,他不僅擔任講師,只要有時間一定留下與即將成為司法官的成員們繼續「培養感情」,分享他多年的偵查辦案經驗,巴不得將他辦案的熱情,像細菌一樣,感染給每個人。每回一定都是聊到深夜,小組成員都還久久不散。雅玲也說,對於賴檢分享買高科技器材跟監、像刑事小隊長帶頭查案過程,印象超級深刻!據說現任的司改會執行長高榮志律師也是在當時法曹新鮮人營隊被賴檢迷住。

除了法曹新鮮人營隊之外,賴檢還是司改會「駐宜蘭特派員」。

民間司改會從1998年開始舉辦法官評鑑,每年公布的法官評鑑結果,希望讓社會大眾理解司法的狀況,也希望司法體系能夠開始反省改善。「法官排行龍虎榜」讓法官們又愛又恨,司改會當時還被一位法官自訴毀謗罪。還有法庭觀察也是司改會當時重要的工作之一,不過主要還是在台北舉辦。2002年民間司改會首度招募「法院觀察團」,走訪全台17個法院,看看「司法為民」的精神是否真正落實,各法院的硬體設備及工作人員的服務品質如何?

2002年第一次的法院觀察,宜蘭的部分是由黛玲帶領三位志工,觀察完之後和已經調到宜蘭地檢的賴檢聯繫,他馬上出來和大家見面,請大家吃冰並侃侃而談他怎麼被調到宜蘭這個純樸的地方,然後愛上那裡的人文風情,談他辦案的趣聞,單純的當事人看到檢察官仿如見青天大人般...。第二年的法院觀察,換我帶領志工一路從宜蘭到花蓮,賴檢這次就主動幫忙安排住宿,也跟我們聊了很多當地的一些狀況,讓志工們很快的可以進入法院觀察狀況。

後來民間司改會不辦法曹新鮮人營隊、法院觀察的工作也告一段落,「前司改會們」也相繼離開了司改會,司改會和賴檢的聯繫和合作就少了。

和現在司改會的夥伴聊起來,我都覺得很惋惜,當初的營隊一定會有審檢辯三方互相攻防、互相漏氣、互相加油的對話,非常精彩,很希望以後還能有這樣的規劃,對於法律新鮮人來說一定很有幫助。不過,就算再次舉辦,也不會有賴檢親切的笑臉了。

其實賴檢除了有平易近人的親和力令人折服外,更重要的是他對司法工作的投入與認真,尤其堅持第一線的偵查工作,毫不在乎考績與升官,更是令人感佩。凡走過必留下痕跡,典範亦會長存!

我一直在想,為什麼我們比較少看到敢衝撞、有擔當、願意投入目前司法改革的檢察官?我很想問賴檢這個問題,他會怎麼回答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