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下而上建立值得人民信賴的司法

觀後感|《無罪推定》第五集

雖然答應了司改會要寫心得,但必須很老實地說我前三集都沒看,直到今天晚上才在公視台語台的頻道連看兩集。雖然前面的集數都錯過,但一開始看就大概知道這是根據哪一個審級改編、哪個角色原型是誰,也就大概知道會出現哪些劇情,稍微有點被剝奪了當觀眾的快樂XD

第5集主要是根據徐自強案更六審過度到更七審的庭審及案件進展改編,雖然我在司改會擔任志工的時候案件已經進行到更九審,但也耳聞過前面審級曾經出現過的經典畫面,例如劇中算是很忠實呈現的檢察官論告撕紙橋段。還記得當年聽到律師跟司改會執秘們講起這段的時候很驚訝。難以想像在台灣的法庭裡,會有檢察官拿起一張寫著貪字的紙,一邊說這個案件都是因為被告的貪念,一邊把紙撕碎撒向旁聽席。雖然那時候是個沒看過幾次開庭的法律系學生,但在我有限的法庭經驗裡,公訴檢察官們通常在論告的時候就是會說如起訴書所載,多說幾句的檢察官通常也就是濃縮一下起訴書的內容,在台灣的法庭裡會這樣表演撕紙還把碎片灑向旁聽席的檢察官真是聞所未聞,畢竟當年還沒有實施國民法官制度,檢察官唯一要說服的只有已經看過卷證的法官,通常只會在證人詰問的階段比較會有來回的攻防跟相對激昂的表達,而這也成為我對徐案審判中印象深刻的片段之一。

另個很有感觸的橋段是法院的分案,看到劇中三位律師在看到更七審法官後的反應,讓我想起擔任徐自強律師的嚴心吟律師在演講中說過的一段話,她說「我希望有一天,當人民走入司法時,不再像賭博,而律師接到案件的第一件事,不再是問法官是誰」。當年在司改會協助318運動案件時,律師們最關心的事情就是案件分到哪一股、受命法官又是誰?一開始有點不懂為什麼律師們第一時間會問的是這件事,但看過幾次法庭觀察、經歷過幾個不同法官的庭審後,終於明白為什麼律師們如此在意法官是誰。儘管法官都是經過層層篩選才坐在那個位置上,但樹大必有枯枝,也因著每個人的性格、人生經歷的不同,做出的判斷也不盡相同。運氣好的被告,會遇到認真的、心態開放的法官,能得到公平審判的機會,運氣差點的被告,他的陳述法官可能愛聽不聽、有罪推定、刁難律師、酸言酸語,好與壞差距如此之大,但卻都是法庭的日常,而法官的一念之間就是被告的由生至死的轉折。

另外一個也算是忠實呈現但又讓我小出戲的片段,就是司改會的頂樓才沒有那麼精美,雖然完美還原了大家心情不好的時候都會上去呼吸的這件事。不知道為什麼,但總之只要志工有甚麼疑難雜症,或工作人員們有點挫折沮喪,大家總是三三兩兩的走上頂樓,呼吸聊天眺望或發呆,然後走下樓,繼續苦惱繼續向前。

雖然只看了2集,但看得出來,這部劇很考究,忠實呈現了很多法庭日常,很高興台灣有這樣一部貼近台灣法庭現況而且是根據真實案件改編的律政劇。更驚人的是,它是全台語,超級佩服劇組可以把這麼艱澀的法律用語以台語呈現。很推薦大家一起來追劇,畢竟台灣現在已經實施國民法官制度,除了法律從業人員或唸過法律系的人外,人人都有機會擔任國民法官,成為判斷被告有罪與否的關鍵角色,透過這部劇,或許也能讓大家稍微感受到一個案件的重量以及影響,往後看到重大刑案的新聞時,能想起這部戲帶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