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下而上建立值得人民信賴的司法

專家學者來相助 兩案援聲啼不住~靜坐抗議立院臨時會排入國民參審法案第17天

由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台灣陪審團協會等民間團體所組成之「陪審參審一併試行推動大聯盟」,於7月15日上午9點30分在立法院大門口前舉辦「專家學者來相助 兩案援聲啼不住」記者會,邀請顏厥安教授、吳宗昇教授、張正修教授、陳為祥律師等多位學界與民間代表發表聲明,反對民進黨草率立法、排除陪審制度。

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董事長林永頌律師除了報告立法院將在7月20至22日審查人民參與審判法案的議程,也再次呼籲民進黨不應草率立法,並說明接下來的記者會將持續邀請團體與個人發表意見。

台大法律學院顏厥安教授以公民的身分發表聲明,他首先對民進黨「相信人民、相信基層」的態度表示肯定,也因為民進黨相信台灣人民對事實的判斷,不需要被誰下指導棋,黨綱即延續此精神明定支持陪審制,在過去所有的公開論述與蔡總統的競選主張都支持陪審制,然而不明白為何現在突然轉向參審制。

其次,雖然學界目前參與連署聲明者僅有二、三十位,但就顏教授所知,學界幾乎不存在參審制明顯優於陪審制的論者,也不會導出陪審制違憲的結論。在民主國家制度實驗主義之下,自無突然主張參審制好到可以排除陪審制,而只要試行參審的理由。

再者,近日在監察院人事案件中倍受矚目的陳菊女士提及雷震、殷海光等自由主義者,顏教授推測,早年這些自由主義者就表達了對於國家機器掌握司法的深切不信任,若處在今日,在國外實施已久的陪審制優缺點皆相當清楚,他們應該會本於科學的精神支持陪審制在我國成為試行的選項。

最後,顏教授引用黃東熊教授的話:「程序法是法律人的法」,強調法律人的強項是控制程序的公正,對於事實認定未必會有較優越的認知。民主制度的重點就在於相信公民正常理性的判斷,司法的民主亦然。而從2020大選蔡總統有817萬高票,民進黨卻只有不到500萬票的政黨票,與第二大黨國民黨只相差不到10萬票等數據,即可見民眾釋出的訊息是相信蔡總統,但不要民進黨仰仗絕對的權力為所欲為。更何況民意是流動的,國會多數不代表立委們在任期內的一切立法都是民意所支持,2014年掌握國會多數的國民黨引爆318學運就是一例,學運期間派員到場的民進黨應該也非常清楚這一點。相較之下,同樣在立法院的門口,國會多數已換成見證過民意反撲的民進黨,今天大家卻要站在比318更大規模的拒馬外面開記者會表達訴求,著實令人遺憾。

接著,台灣教授協會副會長陳俐甫教授代表台灣教授協會發表聲明,陳教授首先強調,任何一個有理念、負責任的政黨,在轉換基本政策或價值時都應做出解釋,讓一直以來支持他們的人民、團體理解,現在民進黨突然變更一直以來支持陪審制的黨綱、急著在這幾周結束溝通並轉換為參審制,是不恰當的。

其次,陳教授表達對兩制併行的支持。他指出目前的條文與司法院的說法都表示並無排除陪審制,但一個制度試行結束前無法進行下一個,實施兩制併行應該更能讓轉型的陣痛期集中到最短,甚至可以同時試行第三種、第四種制度。面臨一個司法改革的轉換期一定會有成本、有一定的反撲,就算政府主張只能先試行八年,相信民眾也會接受,因為大家知道司法改革就是需要這樣的過程。

再者,目前公民團體要求在試行期間加入陪審制的選項,開放與其它制度競爭,司法院應無反對的理由。司法院的草案也沒有必要趕在新任立法委員上任沒多久的臨時會通過,尤其是制訂國民參與審判制度之前並未廣泛地和民間討論,特別是無法律背景的民眾普遍不知道兩制的爭議,亦即大多數的人民不了解也不能參與溝通自己未來將面對的審判制度設計,這樣的政策制定程序不夠慎重也不夠民主。

就教育者的角度而言,陳教授表示台教會最重視的議題是轉型正義。司法是威權體制得以運作的重要機制,司法改革也是目前國民施政滿意度中最低的項目,政府卻缺乏積極作為。另外,學校的公民教育是建構人民對司法基礎認識的重要管道,但公民課綱的教改是否落實也是一大問題,尤其在社會普遍支持公民權下修至18歲,民間版本也支持18歲即可參與審判(司法院版本則為23歲)的情況下,學生的公民教育卻止步於高中職;課本也沒有多著墨於參審、陪審制;許多威權體制下出身的公民老師更是不支持或不理解人民參與審判的制度,這樣的公民教育並不足以培養公民成為好的陪審員。

陳教授最後強調,急著通過任何一種制度,而無視於社會其他面向的現況,是過於急躁和草率的。立法委員本屆任期尚長,如此核心的政治決定沒必要趕在下星期急著通過,希望可以再多一些討論,不是訂一個期限,而是訂出一個程序,有合理的溝通頻率與強度,經過充分溝通後才能進行最後的審議,才是對現在社會比較好的做法,也是比較負責任的態度。

前開南大學法律系教授張正修表示,他非常認同顏教授點出學界並無認為參審制就是明顯優於陪審制的論者,而且陪審制在世界各地施行的歷史久於參審制,在各國的案例中都看不出來在試行時就要排除的理由。另外,張教授指出,知識份子應該要本於專業和誠信行事,許宗力院長是國內重量級的公法學者,現在他身為司法院長、代表司法院,若堅持實施學界無人認為明顯較優的參審制而排除陪審制,不但綁架蔡總統,也不符合知識份子的社會期待。最後他強調,立法絕對不要和民意走相反的路。

輔仁大學社會系教授吳宗昇表示,雖然他是法律素人,上網搜尋了許多資料之後也認為制度的爭議還很大,不應急於在倉促的臨時會通過這種還不知道效果的法案。而且,在一般素人邏輯上,若只針對一種制度進行大規模的社會實驗而無對照組,當然會得出此制度有效的答案,但也失去了實驗的意義。此外,若要透過人民參與審判促進司法的民主並提升法治教育,在民主制度的發展下,就像是過去百年前、數十年前人們不認為女性或特定族群可以投票一樣,擁有權力的菁英往往以專業和判斷能力為由拒絕開放更多的參與,而這些質疑都隨著更多的論述溝通與開放試行才得到答案。現在執政黨若突然透過國會多數,在臨時會草率地通過,給出參審制最佳的答案,是他身為一個法律素人在邏輯上無法想像的。

台灣陪審團協會理事陳為祥律師表示,他很難想像自己正站在國會殿堂外、站在他印象中最大陣仗的拒馬前,替執政黨黨綱所支持的制度辯護,更難想像執政黨連試行自己長期擁護的制度都不願意。他分析民進黨執政之後所提出的「人民素質不夠高」、「陪審制司法成本過高」、「配套措施需要的改變太大」等理由,認為參審制對現行的制度幾乎沒有變動,司法官的職權與角色沒有受到什麼影響,或許民進黨是受到了司法官的綁架才排除陪審制。因此陳律師呼籲執政黨若非單純誤解,應避免只有形式上的改革,重拾黨綱中進步的價值,否則就是欺騙相信他們昔日主張與黨綱的人民。

附件

  1. 學者連署聲明
  2. 台灣教授協會聲明

出席代表

林永頌律師/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董事長(召集人)
顏厥安教授/台灣大學法律學院特聘教授
陳俐甫教授/台灣教授協會副會長
吳宗昇教授/輔仁大學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社會學系副教授
張正修教授/開南大學法律學系兼任副教授
陳為祥律師/台灣陪審團協會理事

新聞聯絡人

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蕭逸民主任
台灣陪審團協會/林秉權副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