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下而上建立值得人民信賴的司法

廢核是民主根本問題

三一八佔領國會運動暫告落幕後,林義雄先生旋即發表「禁食」聲明,要求政府「停建核四」。姑且不論行政院長江宜樺一席「為達訴求自我傷殘」的回應有多麼冷血,當社會注意力稍自黑箱服貿爭議移轉到廢核問題時,我們該自我提醒的是,這兩者同是攸關台灣民主存續模式的根本問題。

廿多年前喊出的「反核就是反獨裁」口號,固然是用以控訴當時黨國資本體制加上科技官僚專斷的核電決策,如今林先生所說的「如果絕大多數國家主人主張停建核四,掌權者卻仍有辦法以不光明的手段凌駕民意、續建核四,那麼我們的民主體制,就失去了正常的功能而陷入危機」,又何嘗不是清楚地點出台灣在歷經解嚴和總統直選等形式上的民主化進程後,現有的典章制度根本無法真正落實民主憲政的荒謬現象。換言之,台灣目前的政府權力分立制衡機制,不但無從解決行政權在重大公共政策上濫權所引發的紛爭,甚至連立法機關的敏感度司法部門的能動性,都遠遠落於民意之後。

面對接近八成的民意表達明顯疑慮的核電爭議,行政權無視於廣大民意所展現的焦慮和憤怒,執意依照所謂預定計畫,在今年六月裝填核四燃料棒,這種以完全不通的「依法行政」為幌子,自始至終排除實質有效的公眾參與,只與附和己見的專家閉門取暖的作法,既無助於解決重大公共政策爭議,更是不負責任地強推全民進入嚴重風險之中。

究諸實際,長年以來核電決策所展現的行政獨裁體制,和兩岸服貿協議涉及的黑箱爭議,原因如出一轍,無非是台灣的民主憲政未能透過各種有效的制度安排予以鞏固和深化之故。因此,行政院長口出「很有信心避免福島核災發生在台灣」之語,五都市長候選人對於核能風險的立場,也失之空泛,讓全民成為永久核安危機的受害者卻無人必須負責,雖令人痛心卻也在意料之中。

林先生準備在林宅血案發生地義光教會禁食,喚起社會大眾對廢核急迫性的重視,與其說為核四爭議犧牲自己,不如說是為台灣民主殉道。然而,如果支持廢核的絕大多數民意,仍須深受政府所提出的各種假議題糾纏之苦,無從透過立即而有效的民主程序,落實堅持停建核四並阻止既有核電廠延役的目標,那麼,社會衝突只能日漸升高,而出自這股社會力的政治壓力,極可能會是拯救台灣民主的唯一手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