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下而上建立值得人民信賴的司法

司改國是會議如何實質有效?三點建議!

司法改革國是會議2月20日即將開始第二階段分組會議,分組會議法律人代表的法官、檢察官已票選完成,律師也正在票選中。然而,超過半數的非法律人代表才是此次國是會議的特色,目前各界在熱烈推薦人選中,預計下週一(13日)籌備會議將確定分組代表名單。

究竟超過半數的非法律人代表要如何跟法律人代表討論專業複雜的司法改革議題,才能產出實質有意義的會議成效,民間司改會提出下列三點建議:

  1. 議題要有效對話

    司法改革國是會議第一階段收集歸納了20大類議題清單(參附件一),詳盡涵括大部分的司法議題,要將這麼多的議題充分討論,並獲得共識,最重要的前提就是,與會者要針對議題進行有效的對話。目前排定三個月召開六次分組會議、每次會議二小時,總共十二小時的時間,如果沒有良好的配套措施,一定難以在會議中進行有效對話。

    民間司改會建議:(1)除了已經排定的分組會議外,還可以視實際需求加開會議,例如議題討論小會、共識協調小會、創意動腦小會,幫助與會代表多有機會深入溝通想法,先把對話調整到對的頻率上,正式會議才能進行有效對話。(2)另外一種可能是將眾多的議題排序,有了優先次序,才能形成對話焦點,進行實質有效的溝通。(3)至於,因此可能變成次序在後、或甚至完全未能被排入會議的議題,仍應該說明後續應該如何處理。

  2. 決議要具體落實

    司法改革國是會議的目的在於凝聚改革方向,形成有效共識。然而,更重要的是形成的共識要能夠被落實,無法被落實的共識,將會嚴重挫傷人民對政府的信心。民間司改會建議:(1)與會代表在討論時,就要考量落實決議的可行性。(2)倘若決議只能指出政策方向,亦應訂定後續的具體時程與執行機關。(3)尤其僅憑司法院與法務部無法獨立完成之議題,應如何跨部會來落實與執行,亦應提出具體可行的方案。

  3. 委員要發揮價值

    司法改革國是會議第二階段邀請了75位出席人,依(1)人權:建立保護被害人與弱勢者的司法體制、(2)信賴:建立全民信賴、公正專業的司法體制、(3)效率:建立權責相符、高效率的司法體制、(4)友善:建立參與、透明、親近的司法體制、(5)安全:建立維護社會安全的司法體制等,分成五組進行會議。每組15人,由法官2人、檢察官2人、律師2人、法律學者1人、非法律專業學者3人、民間團體人士3人、積極建言者2人組成。

    第二階段分組會議,既然邀請各界關心司法的人士齊聚一堂。民間司改會建議:(1)分組時,要尊重出席人士的專長和意願,盡可能適才適所。(2)討論時,應營造有利於非法律專業代表發表意見與發揮專長的環境,以利非法律專業代表實質參與議題討論,並發揮邀請非法律人與會的價值。

司法改革國是會議期間,民間司改會將就本身提出的14大議題(參附件二),持續關切國是會議的進行發表建議,並監督決議後續的具體落實。司改國是會議要實質、有效且成功,需要與會代表的耐心與智慧,社會也要給予代表們討論的空間,並於會議期間持續關注 。全民的關注與參與,才是司法改革能夠成功的不二法門。

附件

  1. 議題歸納清單
  2. 司法改革核心14項議題

出席代表

高榮志律師/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執行長
黃盈嘉律師/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專職律師
蕭逸民/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申訴中心主任

新聞聯絡人

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 高榮志執行長 02-2523-1178